谈谈配音

最近看小说时,试着自己读了一段刺杀骑士团长的对话,发现几个问题。以往总对配音表演不太满意,觉得语气做作、不够自然。但自己读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做作往往是声调自然的抑扬顿挫,源自官话自己的语言特点。传统的北京话阴阳上去四声里,阳平和去声本身就跨度极大,阴平又是一个高平调,上声的转折也非常明显。这种组合使得当朗读者试图传递情感时,会不自觉地加强转折,从而使听感十分高亢。这种高亢契合传统的演艺艺术(戏曲、评书、舞台剧等等)表演,却未必符合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电影、电视,乃至动画游戏配音,这些艺术形式往往强调生活与真实,因此需要一种戏剧性缩减、更平实的语言声音。(实际上,普通话也确实在朝这个方向演变,各声调的高低和曲折都在减少。)

而这多少是和台本写作冲突的;在很多人看来官话的口语是俚俗、不上台面的粗鄙方音,因而创作者也会避免在创作中使用这样的语言。这种错位,大概就是很多游戏玩家指摘的「台词不适合配音」。这确是一项众口难调的事情。粤语配音的影视动画,即便俚俗,也仍然有不少拥趸。然而官话,特别是北方官话的俚俗,却天然地不具备这种优渥环境。就像北京本身的人口分层一样,各地菁英云集,而本地人口失语,这种格局型塑了过去的北京话,也仍然影响着今天普通话的文与言。难登大雅之堂者自有相声评书之流。而对旨趣审美皆不同于巷陌的时尚文化来说,接受俚俗恐怕并不容易。就像近年传统文化复兴中对传统中国的继承其实是以江南景象为模板一样(汉服、古乐、古建筑),江浙也型塑了不少人心中文言雅语的模样:少讲不讲儿化音、减少翘舌、多用语气词……于是各类创作中便纷纷效仿。今天配音与生活语言的脱节,恐怕与此关系很大。

然而这种言语实实在在不是生活语言。普通话说到底是官话打底的,东北话的流行也证明了这语言本身的鲜活生命。说到底,也许我们应该转换思路:不是影视动画中缺乏生活语言,而是这类演出本就不适合生活语言。日本动画的配音其实也源于舞台剧,高亢、夸张,甚至做作;然而如今已成定势。反过来,这导致日本电影演出时台词念白总是略显浮夸。由是,沿袭戏剧、话剧的台词写作和表演,也许才是影视动画配音应该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