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園」「祇園」之辨

「祗陀」太子的「祗樹給孤独園精舎」。

按:此文初作於2020年初,偶然尋得,發在此處以供討論。

「祇園」在日本是一個較常見的地名,「祇園」「祇園町」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最知名的當數京都八坂神社所處的祇園,每年七月有盛大的祇園祭,也是京都旅行不可缺的景點之一。

日本通行漢字,但發音或訓或古,大多異於如今的普通話發音,此外又有別出的日本國字、日本簡化字(新字體),放到中文語境裏,常常給中國人帶來不知如何唸的困擾。常見的就有表示蓋飯的「丼」、表示氣味的「匂」、表示喫的「喰」等等。「祇園」也是一例,不過又有些不同。

「祇園」日本語如今讀作「ギオン」,ギ正對應祇字的中古漢語讀音:巨支切,對應到普通話則爲qi2。然而細考「祇園」一詞來歷,便能發現這其中恐怕頗有曲折。

按日本語維基百科,「祇園」是「祇園精舎」的簡化,而「祇園精舎」又是「祇樹給孤独園精舎」的縮略。問題就出在這個「祇樹給孤独園精舎」上,這是一個梵語音譯詞,指佛陀傳法講學的場所。古印度拘薩羅國有一富商須達多,因善施周濟而人稱「給孤獨」,意爲「給予孤獨老者」。給孤獨商旅途上遇佛陀,聽習講布後深爲所動,願建一寺院予佛陀。城南有一園林,主人是波斯匿王太子,給孤獨願購之,遭拒,戲言「汝將黃金鋪滿園地,我方肯賣。」給孤獨耗盡家財鋪園林以金幣,太子感動不已:「園中土地,盡滿金箔,已為公得。惟我園中木未貼金箔,仍為我有。吾亦欲以獻佛也。」從此佛陀就在此講習。

太子的名字是Jeta,漢譯作祗陀(中古漢語拼音 cjii da -> 漢語拼音 zhi1 tuo2)或逝多(中古漢語拼音 zjed ta -> 漢語拼音 shi4 duo1)。祗是章母字,聲母一般擬作/t͡ɕ/(普通話拼音j),對得上Jeta的發音。而「祇」在現代漢語普通話裏雖然聲母也是/t͡ɕʰ/(拼音q),看似能對上Jeta,但它是羣母字,六朝乃至唐初的聲母一般擬作濁音/g/,與Jeta差之千里。而這一時段也正是佛經大量傳入漢地的時期。羣母由/g/轉化爲/t͡ɕʰ/,是明清時代的事情。因此可以確信,「祇園」應爲「祗園」之誤。祇又有地神之義,後人附會也未可知。日語中祇園也曾有シオン之讀音,當是祗園本來面目。